羽毛球网球手的职业劫——揭秘肩袖损伤的预防密码

黄家志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版次:009    作者:2025年03月14日

在羽毛球与网球赛场上,选手们挥动球拍的瞬间,力量与速度完美结合,精彩的击球令人赞叹。然而,在这些精彩背后,隐藏着一个威胁他们职业生涯的“杀手”——肩袖损伤。对于羽毛球和网球运动员而言,肩袖损伤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解其预防方法至关重要。

一、认识肩袖:肩部的“隐形护盾”

肩袖并非单一结构,而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这四块肌肉及其肌腱共同组成。它们像一层紧密的“铠甲”,环绕在肩关节周围,不仅能稳定肩关节,还助力肩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在羽毛球的扣杀、网球的发球与击球过程中,肩袖需承受巨大压力,频繁且高强度的收缩与拉伸,使其极易受损。

二、肩袖损伤的“导火索”

1.运动动作的重复性:羽毛球和网球运动中,选手需反复进行挥拍动作。每一次挥拍,尤其是大力扣杀或发球,肩袖都要承受强大的离心力与扭转力。长期重复这种动作,肩袖不断磨损,如同长期运转的机器零件,逐渐出现疲劳损伤。2.发力方式不当:错误的发力习惯是肩袖损伤的重要诱因。比如,很多选手在击球时,过度依赖肩部力量,而未充分调动身体其他部位协同发力。正确的发力应是从腿部蹬地开始,通过转腰、转肩将力量依次传递至手臂,实现全身协调发力。若发力方式不当,肩部负担过重,肩袖就易受伤。3.热身不充分:部分运动员急于投入训练或比赛,热身活动草草了事。肩部在未充分预热的情况下,突然进入高强度运动状态,肩袖无法适应,增加受伤风险。

三、肩袖损伤的“警示信号”

1.肩部疼痛:初期,疼痛可能在运动后出现,休息后缓解。随着损伤加重,疼痛会愈发频繁,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发作,尤其在夜间,疼痛可能加剧,影响睡眠。2.活动受限:肩袖损伤会导致肩部活动范围减小。选手可能发现自己难以将手臂举过头顶,或者在做外展、内旋、外旋等动作时,感到明显困难与疼痛。3.力量减弱:由于肩袖受损,肩部肌肉力量下降。在击球时,会感觉力量不如从前,无法打出高质量的球。

四、预防肩袖损伤的“黄金法则”

1.科学热身:充分的热身是保护肩袖的第一步。在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全身性热身,如慢跑、跳绳,让身体微微出汗。之后,针对肩部进行专项热身,如肩部环绕、手臂摆动、拉伸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使肩部肌肉、关节得到充分预热,提高其灵活性与柔韧性。2.纠正发力技巧: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至关重要。运动员需在专业教练指导下,纠正错误发力习惯。训练从慢动作入手,体会腿、腰、肩部力量传导顺序,如羽毛球扣杀时慢做动作,感受力量传递,经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减轻肩部负担。3.强化肩部肌肉:强壮肩部肌肉可更好保护肩袖,需进行针对性力量训练。比如用弹力带练习肩部外旋、内旋,双脚踩带,双手握两端伸直手臂,每组15-20次,做3-4组。也可做哑铃肩推,坐于椅上持哑铃上推至手臂伸直,每组10-12次,3-4组。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防止过度。4.合理安排训练与休息:避免过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量与休息时间。每周应至少安排1-2天的休息时间,让肩部肌肉得到充分恢复。在连续训练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低强度的训练内容,如体能训练或技术细节练习,减少肩部过度疲劳。

五、康复训练:损伤后的“重生之路”

若不幸发生肩袖损伤,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初期,以减轻疼痛与炎症为主,可进行冰敷、物理治疗等。待症状缓解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如肩部的被动活动练习,借助器械或他人帮助,缓慢活动肩部,恢复关节活动度。之后,进行主动活动练习,如小范围的肩部外展、内旋等动作,逐渐增强肩部肌肉力量。康复训练需耐心与坚持,遵循医生建议,不可急于求成。

对于羽毛球和网球选手而言,肩袖损伤是职业生涯中的严峻挑战。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方法与正确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损伤风险,让他们在赛场上尽情驰骋,延续精彩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