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3 作者:2025年03月21日
急性脑血栓是致残、致死风险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病因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症有关。守护急性脑血栓患者生命的关键在于积极采取科学救治方案,现就治疗重点展开详细讲解。
(一)急性脑血栓紧急处理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当患者出现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脑血栓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以便医疗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开展有效救治措施。2.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过程中,急性脑血栓患者应避免情绪剧烈波动,通过保持安静状态,减轻心脏负担,减少脑部血管破裂风险。3.正确摆放患者体位:急性脑血栓患者维持平卧状态,略微抬高头部,同时解开上衣领口,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急性脑血栓患者意识状态、呼吸等指标,若其发生吞咽困难或呕吐等症状,避免服药或进食。
(二)急性脑血栓药物治疗
1.溶栓治疗: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发病后4.5h内注射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替奈普酶等溶栓药物,通过恢复堵塞的脑血管,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进而降低致残、致死风险。为保障溶栓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开展。2.抗凝治疗: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有助于预防新的血栓形成,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具体用药剂量应根据急性脑血栓患者个体差异决定,避免过量使用增加出血风险。3.抗血小板治疗:针对于溶栓禁忌证患者而言,依据个体差异开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急性脑血栓复发风险。4.神经保护治疗:对于急性脑血栓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现象,依达拉奉、丁苯酞等神经保护治疗,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进而一定程度减轻脑组织损伤。
(三)急性脑血栓外科手术治疗
1.动脉溶栓术:医疗工作者借助介入手段在发病4.5小时内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堵塞的脑血管内,通常适用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严重脑血栓疾病。2.机械取栓术:利用取栓支架、抽吸导管等特殊医疗器械,将发病6-24h内大血管中的血栓取出,适用于溶栓治疗效果不佳者。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血栓复发风险。4.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将颅外血管与颅内血管连接,有助于改善患病群体脑供血状况。
(四)急性脑血栓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主要包括运动训练、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手段,旨在提高患病群体平衡能力,改善运动功能,进一步提升自护能力。2.言语治疗:通过发音练习、词汇记忆等言语治疗手段,逐步改善因急性脑血栓导致的语言障碍,帮助其恢复语言表达能力。3.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帮助患病群体消除身心压力,积极面对康复治疗。
(五)急性脑血栓生活方式调整
1.均衡饮食:急性脑血栓患者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量,同时改善饮食结构,合理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2.适度运动:急性脑血栓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开展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患病群体的心肺功能。运动强度、频率应根据自身肌力、耐力决定,避免过度劳累。3.戒烟限酒:吸烟、酗酒是急性脑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为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急性脑血栓患者应正确开展戒烟限酒活动。4.规律作息:为加快神经功能恢复进程,急性脑血栓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其次,鼓励急性脑血栓患者积极调整自身心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正确面对情绪困扰。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栓治疗涉及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多个维度,患病群体应积极配合临床医生的诊疗建议,同时坚持康复训练,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进而战胜急性脑血栓疾病,重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