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科学防治与管理,不做“小糖人”

李寅洁 李茜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版次:012    作者:2025年03月28日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作息发生变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不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健康。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管理,如此才能有助于控制疾病,促进恢复。那么糖尿病如何科学防治呢?接下来文章所述内容将详细介绍,希望读完之后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正确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等。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致病原因主要和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与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认识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和危害,对于预防糖尿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全方位护理,平时也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如何预防糖尿病?

2.1健康宣教:糖尿病患者要正确认识并了解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及时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进行治疗。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保持平常心态,如果患者情绪失常、过喜过忧等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对血糖的控制极其不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平稳的心态应对,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2饮食调整:日常饮食要清淡,控制油、盐、糖的用量,日常饮食主要以粗粮、蛋白质、蔬菜、蛋类为主,减少精细粮摄入。此外,还需要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低GI的食物,如玉米、山药;与此同时,在烹调过程中首选橄榄油,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3运动锻炼:超重或肥胖患者需要警惕患糖尿病的风险,应当减少脂肪类能量摄入,同时积极运动锻炼,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重。其中,运动锻炼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帮助其控制血糖和体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运动。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注意控制体重,因为适当的运动能够使糖尿病人群保持顺畅心情,同时再采取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缓慢增加运动量,推荐的运动有: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锻炼时间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运动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需要注意的是:有严重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应当暂缓运动。

2.4规律作息: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按时就寝,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增加肥胖风险,而2型糖尿病多以肥胖人群为主,因此要做到早睡早起,这也是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关键。

2.5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联合注射降糖药治疗。对于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而言,切记不要随意地加减剂量或者停止使用胰岛素,第一时间向医生寻求帮助,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用药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低血糖问题,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立即起身活动,待休息后血糖水平稳定下来才开始缓慢活动,尤其是夜晚起身上厕所的途中,要注意血糖变化,防止因血糖下降而晕倒。

2.6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中自备血糖仪,定期自测血糖可使降糖药应用得更准确、合理。每天定时对血糖进行测量,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血糖控制不佳,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是对糖尿病相关预防与管理方法的介绍,其实糖尿病虽然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慢性病,但也不要过度紧张,只要通过积极、科学的管理,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而糖尿病人群也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最后,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帮助你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