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与肾功能检查:守护你的“排水系统”健康

刘春洁 滦平县中医院

版次:010    作者:2025年03月28日

肾脏被誉为身体的“排水系统”,它们不仅负责过滤血液,清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还参与调节电解质平衡、血压以及红细胞生成等重要生理功能。为了维护这一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健康,尿常规与肾功能检查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项检查的意义、步骤及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检查来守护自己的肾脏健康。

一、尿常规检查:尿液中的健康密码

尿常规检查是一种通过分析尿液成分和特征来评估泌尿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它主要包括尿液外观检查、尿液化学分析和尿液显微镜检查三部分。

尿液外观检查:医生首先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泡沫情况。正常尿液呈淡黄色,透明澄清,无过多泡沫。尿液颜色变深或浑浊可能提示有感染、出血或肝脏疾病等问题。

尿液化学分析:利用试纸条或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尿液的pH值、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亚硝酸盐等指标。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葡萄糖、胆红素等物质含量极少或不存在。若检测结果异常,可能提示肾脏疾病、糖尿病、肝病等问题。例如,尿蛋白升高常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尿糖升高则是糖尿病的典型指标。

尿液显微镜检查:通过离心尿液样本,观察沉淀物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细菌等。红细胞增多可能与泌尿系统出血有关,如肾结石或膀胱炎;白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尿路感染。

二、肾功能检查:深入评估肾脏状态

肾功能检查旨在全面了解肾脏功能状态,评估是否存在功能受损及其严重程度。它通常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的检测。

血清肌酐: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肾脏功能下降。

尿素氮: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同样通过肾脏排泄。尿素氮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排泄功能受损。

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过高可能导致痛风和肾脏疾病。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排泄减少,水平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结合血清肌酐等参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肾脏功能状态。

三、检查步骤与注意事项

尿常规检查步骤如下:首先,收集尿液样本,要求受检者在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并提供中段尿液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女性应避开月经期以免影响结果。其次,进行尿液外观检查,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接着,进行尿液化学分析,使用试纸条或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的各项化学指标。最后,进行尿液显微镜检查,离心尿液样本后观察沉淀物中的细胞、细菌等成分。

肾功能检查步骤简述如下:首先,进行空腹准备,检查前需确保至少8—12小时未进食和饮水,以免干扰检查结果。接着,进行抽血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样本,送往实验室检测血清中的关键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以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注意事项。时间选择:尿常规检查最好选用晨起第一次小便,此时尿液浓缩程度较高,结果更准确。肾功能检查需空腹进行。饮食调整:尿常规检查前无需特殊饮食调整,但肾功能检查前需保持低盐、低嘌呤、低钾、低磷饮食。避免干扰: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可能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前需告知医生用药情况,必要时暂停用药。保持卫生:留取尿液样本时,注意卫生,避免外界污染。

结语:尿常规与肾功能检查是守护肾脏健康的重要工具。通过定期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及其并发症,为及时治疗提供宝贵时间。同时,了解检查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也是维护肾脏健康的关键。让我们重视每一次检查,关爱自己的“排水系统”,享受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