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作者:2025年03月28日
一提到“血常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健康体检,还是医院就医,通常都需要做血常规检查。那么,血常规检查具体是指什么?又包括哪些检查内容呢?是否可以反映出身体存在的问题?本文为大家一一进行解答。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基础、最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血液细胞计数和形态学分析。众所周知,人体血液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血浆,一部分是血细胞,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而血常规检查主要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相应的器官或者组织发生的病变,从而辅助临床对相应疾病的诊断。
血常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血液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具体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三大类。常见指标有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与白细胞分类计数等,且均属于临床常见的敏感指标。当人体发生各种病理改变时,上述指标就会通过水平升高或降低的形式进行反馈,尤其是RBC、WBC、Hb和PLT在临床疾病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部分病因不明确的患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展开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也是医生调整用药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与疾病复发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血常规检查可以反映身体哪些问题呢
1.贫血: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女性在生理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气短症状,但往往不予理会,认为稍加休息就好了。而事实并非如此,也可能是因贫血所致。若无法自行确定,则可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以此来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贫血。首先,血常规检查结果可以清楚显示我们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其次,血常规检查也可真实反映出体内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而这两项指标是临床判断与评估贫血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当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体内血红蛋白水平过低时,表明身体已经出现了贫血。此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铁含量较高的食物进行补血,例如动物肝脏、樱桃、红枣等,含铁量均较高,多吃此类食物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2.感染:近年来,部分感冒症状较为严重且服药后无法得到缓解的人群,往往会选择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医生询问完病情与症状后,通常会让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这是因为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医生详细了解患者体内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数量的变化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值明确感冒类型。一般情况下,细菌性感染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但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而言,其体内的淋巴细胞数量会异常增加。
3.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青少年人群极易发生过敏反应与寄生虫感染的情况。正常情况,我们拿到血常规检验报告时,可以查看报告中是否存在酸性粒细胞,若报告显示酸性粒细胞含量较高,就有可能感染了寄生虫或者发生了过敏反应,家长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孩子体内的寄生虫消灭,或查找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避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凝血功能异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一些人受伤后,伤口向外渗血的时间较长,甚至不会停止。针对这种情况,真的有必要到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了。这是因为血常规检查能够准确检验出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而血小板作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固血液的功能。因此,当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就会出现异常,此时就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是否需要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或者增加血小板的药物。同时也要注意在日常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危险的事情,避免身体受伤时,伤口血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