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的关键要点和护理

艾宁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版次:012    作者:2025年03月28日

肝癌介入治疗又被称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因其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等特点,通常被应用于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就目前现有临床治疗案例而言,肝癌介入治疗有良好治疗效果,具有鲜明应用价值,是值得推广的肝癌治疗方法。基于此,本文以下内容将会立足于“肝癌介入治疗”本身,对肝癌介入治疗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其中包含肝癌介入治疗概念以及相关护理等内容,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是当今肝癌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它采用微创方式,无需开刀暴露病灶即可实现治疗。凭借创口小、定位精准、疗效确切等优势,此方法已成为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优先选择,大量临床案例表明,它能有效抑制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二、肝癌介入治疗的实施过程与关键要点

在实施介入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手术时,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后,在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固有动脉,通过血管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分布情况。然后缓慢注入化疗药物,使其充分与肿瘤细胞接触。接着注入栓塞剂,在透视下密切观察栓塞过程,直至肿瘤血管完全被栓塞,血流停滞。栓塞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栓塞剂反流至正常肝动脉分支,以免造成正常肝脏组织梗死。术后需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患者需平卧24小时,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等情况,防止下肢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三、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一)肝癌介入治疗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极大程度地影响手术的成败。肝癌患者因对介入治疗缺乏了解,又身患癌症,往往被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笼罩。护理人员需在术前详细且耐心地向患者介绍肝癌介入治疗的原理、流程和优势,用真实成功案例消除其对不开腹微创手术的疑虑,针对性地疏导负面情绪。日常护理中,保持谦逊热情的态度,为患者营造稳定、积极的治疗氛围。

(2)物质准备:术前,相关护理人员要做好全面物质准备。仔细检查患者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肾功能,严谨开展碘过敏试验,防止术中出现异常。同时,引导患者术前4小时禁食,避免术中呕吐引发窒息等风险;还要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帮助患者提前适应术后不便,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二)肝癌介入治疗后护理

(1)疼痛: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疼痛在术后当天及第一天最为明显。此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状态,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其感受,做好情绪引导,缓解其紧张焦虑。对于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依据医嘱精准给予止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2)胃肠道反应:因手术会影响患者消化功能,导致患者恶心呕吐,所以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医嘱给予盐酸格雷司琼氯化钠注射液100mlBid静脉点滴,或指导患者及家属用手指予按压内关合谷。

(3)发热:临床证明,该类手术患者术后体温波动区间为37.6-38.5℃,若体温维持在38.5℃之下,则无需降温。若体温超过39℃则需及时进行物理降温。

结语:肝癌介入治疗是关键的局部疗法,以精准的治疗原理、规范的实施流程和完善的护理体系,在肝癌医治中占据核心地位。临床显示,介入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但它存在适用局限,也可能引发并发症。未来,伴随医学进步,介入治疗的器械与药物会持续升级,联合靶向、免疫治疗的综合模式将不断拓展,护理也会更具人文关怀与个性化,给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