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作者:2025年04月25日
脊椎受损导致的骨折通常是指由于外力撞击引发的颈椎、腰椎或胸椎等椎体的骨折,尤其是胸腰结合部的骨折最为常见。这类骨折多由间接的冲击造成,尽管也有少数是由直接的打击引起。间接的暴力常见于从高处跌落时头部、肩部、臀部或脚部先着地,地面与身体的冲击导致暴力传递至脊椎而引发骨折。患者在受伤时往往伴有剧烈疼痛和四肢的不规则反应,通过恰当的治疗可以恢复正常,但患者在手术后会失去自理能力,需要特别细致地照料。以下简要探讨一下脊椎骨折患者护理的相关要点。
1.脊椎骨折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脊椎骨折的患者可能会遭受压迫性损伤,这是由于患者长时间无法自主翻身,使得皮下组织长期受到压迫,若再加上床单更换不勤以及个人卫生护理的缺失,就会导致皮肤弹性的失衡。外力的损伤进一步削弱了皮肤的耐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肤变得极其脆弱,从而增加了发生压迫性损伤的风险。
针对脊椎损伤病患而言,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往往与尿失禁、尿频、尿急及排尿不尽等症状相关,治疗中常采取留置导尿管的方法。然而,这种处理手段很容易导致泌尿系统遭受感染,例如膀胱内残留尿液中的杂质就可能激发感染,严重时还可能形成尿路结石。
2.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
2.1心理层面的照护:患者在遭受脊柱骨折的打击后,心理上承受重负,肉体的痛苦亦不容小觑。伴随而来的忧虑、紧张及惊慌等情绪波动,长期累积可能导致消极心态的滋生。因此,家属与护理工作者需对病患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以满怀热忱、柔和亲切的态度聆听他们的内心声音,同时借助高超的护理技巧,提升他们的安心感,构建对护理团队的信赖。进一步地,应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与患者展开对话,分享其他病例的康复经历,从而鼓舞他们战胜病痛的信心。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极端或偏执的征兆,应加强防范,预防自伤或自残等危险行为的发生。另外,播放激励人心的影视作品,推荐励志书籍,既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又能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这对于患者的恢复进程具有正面推动作用。
在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中,翻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以下为改写后的翻身护理内容:
原本内容: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而言,压疮是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30%之间,着实不容小觑。但只要掌握正确的翻身护理方法,就能将压疮的发生风险降低60%以上。
改写内容:针对长期卧床的病患,预防压疮是一项关键任务。据统计,压疮的发生率可高达10%-30%,不容忽视。通过熟练掌握并应用正确的翻身护理技巧,可以有效降低压疮的风险超过60%。
医护人员需在脊柱骨折患者初期协助翻身,至少两人共同进行,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和皮肤损伤等问题。待患者恢复至四周,骨折处趋于稳固后,仅需一人辅助翻身。操作流程包括:在患者背部垫一柔软枕头支撑,膝盖间再放置一个,保持双膝自然弯曲。使用轴线翻身法时,需保持脊柱的自然弯曲,避免因扭曲导致骨折或脊髓损伤加重。翻身时角度控制在60°以内,爆裂性骨折则采用更小角度。翻身过程中要密切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和呼吸状况。若患者颈椎受损,应避免头部扭曲或旋转,防止脊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平托法和滚动法翻身通常也需要两到三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
2.2防范泌尿道感染的护理要策:鉴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及留置导尿管等情况,泌尿道感染的风险相对增加。在护理过程中,应当着重于预防措施的实施,提倡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以稀释尿液并促进排尿,降低尿路感染的概率;每日进行两次会阴部清洁;每星期更换两次集尿袋。并且要定期跟踪残余尿量,定期检查尿液常规和做中段尿细菌培养,以及时捕捉感染的早期迹象。如有需要,可进行膀胱冲洗。在条件允许下,应尽快移除导尿管,这有助于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结语:骨折的康复之路较为漫长,且需留意诸多细节。骨折后患者易出现并发症,家属需给予周到的照料,并适当补充营养,助力患者身体尽快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