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作者:2025年04月25日
在日常生活或是运动场上,因意外摔倒、碰撞等情况,关节脱位时有发生。作为创伤手外骨科医生,见过不少患者在关节脱位后,由于缺乏正确的应对知识,或是在复位前后处理不当,影响了关节的恢复,甚至留下后遗症。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关节脱位后,复位前后那些必须要注意的事儿。
一、脱位发生时的紧急处理
当意识到关节脱位,比如肩部、肘部、手指关节脱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受伤部位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如果是上肢关节脱位,可用三角巾、围巾或自制的简易吊带将患肢悬挂于胸前,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减轻受伤关节的受力;若是下肢关节脱位,尽量让伤者保持平卧,避免站立或行走,防止脱位情况恶化,也可用木板、担架等工具搬运伤者,减少路途颠簸对受伤关节的影响。
二、复位前的关键准备
及时就医:关节脱位可不是小事,不要尝试自行复位,除非你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因为不恰当的复位手法可能会加重关节损伤,甚至损伤血管、神经,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发现关节脱位后,要尽快前往附近的医院急诊科或骨科门诊,让专业医生来处理。准确告知病情:在就医途中及到达医院后,向医生详细描述受伤的经过,包括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时的动作、受力情况等。例如,是打篮球跳起落地时扭伤了脚踝导致踝关节脱位,还是在家中不慎滑倒手撑地引发了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关节脱位的类型、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损伤至关重要,能帮助医生制定精准的复位方案。配合检查:医生一般会对受伤关节进行体格检查,触摸关节周围,判断骨骼的位置、关节的稳定性,还可能会安排X光、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脱位的具体方向、有无骨折等伴随情况。患者要积极配合这些检查,按照医生要求摆放体位,确保检查结果准确,为后续的复位治疗提供依据。
三、复位过程中的要点
复位通常由专业医生在特定的医疗环境下进行,一般会根据关节脱位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法,如手法复位、牵引复位等。患者在复位过程中要尽量放松身体,尤其是受伤关节周围的肌肉,不要因为紧张而抗拒医生的操作,紧张的肌肉会增加复位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复位失败。如果在复位过程中感到疼痛难以忍受,可以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但一般情况下,复位操作相对迅速,短暂的疼痛是为了换取关节的快速归位。
四、复位后的悉心护理
固定与制动:复位成功后,关节需要一段时间的固定,以促进周围组织的修复。医生会根据关节部位和脱位情况,选用合适的固定器具,如石膏、支具等。上肢关节脱位固定后,要继续用三角巾或吊带悬挂于胸前;下肢关节脱位固定后,在卧床休息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固定期间,严格遵医嘱,不要随意拆除固定器具,避免关节再次脱位。观察与监测:复位后的最初几天,要密切观察受伤关节的情况,包括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以及有无异常疼痛等。如果发现肿胀加剧、皮肤发紫、麻木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能提示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受压等问题,要及时返回医院复查。同时,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通过X光等检查观察关节复位后的恢复情况,确保关节在正常位置上愈合。康复锻炼:在固定一段时间后,一般根据医生建议,受伤关节需要逐步开始康复锻炼。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在家人或康复治疗师的辅助下,轻轻活动受伤关节,活动范围从小到大,目的是防止关节僵硬。随着恢复情况越来越好,逐渐增加主动锻炼的强度,像握拳、屈伸手指、抬腿、屈膝等简单动作,慢慢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但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再次损伤。
总之,关节脱位虽然是突发意外,但只要我们在复位前后做好各个环节的应对,就能最大程度减轻损伤,助力关节早日恢复健康。大家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按这些要点去做,让受伤的关节得到最好的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