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9 作者:2025年07月04日
胆结石是全切范围内的胆道系统常见疾病,受到不健康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数据统计,我国胆结石发病率超过10%,且每年因结石切除胆囊的患者人数高达70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积极了解胆结石形成的原因,并在生活中加强相关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保障健康。
1.胆结石的病因
胆结石是发生在胆道系统内的结石,可以根据其具体位置被分类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在临床上,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类型。胆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汁淤滞和胆汁成分比例失调有关。具体来说,由于胆囊的主要作用是浓缩、储存和输送胆汁,而如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胆汁在胆囊或胆管中沉积,就极易形成结石。其次,胆汁成分比例失调主要指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或者胆酸浓度改变,可能导致结晶析出而引起结石。而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多,大多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有关。一旦其浓度超过胆汁酸和磷脂的溶解能力时,就会以单水结晶形式析出。另外,医源性因素也是胆结石发生的常见原因,比如胃肠手术后引起迷走神经损伤,会影响胆囊收缩而增加发病风险,或者长期全肠外营养,也会增加结石发生率。
2.胆结石的好发人群
胆结石的发生原因很多,各种影响胆汁成分的因素都会增加结石发生的风险。相比之下,胆结石更容易发生在以下几类人群中:(1)年龄超过40岁。据相关数据整理发现,40-50岁是胆结石疾病发生的高峰期,且在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达20%。(2)与男性相比,女性面临更高的发病风险,这主要是因为雌激素能够降低胆汁中胆汁酸的浓度,从而减少胆固醇溶解的能力。(3)身材肥胖,尤其是体重超标15%以上,其结石风险比正常人群高5倍。(4)长时间不吃早餐或进食时间不规律,可能会导致胆汁浓缩时间的延长,从而增加结石的风险。(5)长期饮食习惯不健康,比如高油、高脂、高碳水,会使胆固醇含量增加,更易析出结石。或者长期吃素食、极端低脂食物的习惯,会影响胆囊收缩,导致胆汁浓度饱和,而促进结石形成。(6)不爱运动、长期久坐,会降低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7)饭后窝在沙发上,这会影响肠道蠕动,不利于胆汁排泄;或者影响胆汁酸吸收而导致胆汁成分失调,增加结石风险。(8)患有糖尿病、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疾病的人群,其患结石风险也更高。(9)家族遗传:如果有直系亲属患有胆结石疾病,也可能增加结石发生的风险。
3.胆结石的治疗
很多胆结石患者患病后都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以健康体检发现为主。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绞痛的症状,但极易被忽视或误判。胆结石引起的疼痛主要发生在右上腹,以持续性钝痛为主。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黄疸、发热等症状,且多发生于半夜。针对无明显症状且结石<1cm的情况,通常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药物治疗,每半年复查,并注意保持低脂、低热量的饮食方式即可。而针对胆绞痛反复发作或有并发症的情况,则通常需要进行药物、手术治疗,比如服药溶石、体外震波碎石、保胆取石手术、胆囊切除手术等。此外,结石数量多、结石直径达到或超过1cm、胆囊壁出现钙化以及胆囊壁厚度增加(超过3mm)等情况,患者即使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表现,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防止癌变等严重情况发生。
4.胆结石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维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注重自身体重管理,避免肥胖和过度节食。同时,在饮食中增加富含纤维食品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量,并且还应注意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运动可增强胆汁流动性,应坚持进行适当的有氧锻炼。另外,建议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结石发生风险较高的群体,以便及时识别并处理潜在风险。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期体检,可有效保障胆囊的健康,维持其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