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9 作者:2025年07月04日
1.认识出血类型
1.1动脉出血:动脉血管内压力高,一旦破裂,出血呈喷射状,速度快,颜色鲜红。这种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止血,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大量失血,引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比如,手臂或腿部的大动脉受伤出血,血液会像喷泉一样涌出。1.2静脉出血:静脉出血的血液颜色较暗红,通常是持续缓慢地流出。虽然静脉出血的危险性相对动脉出血稍低,但如果出血量大或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像手腕处的静脉受伤,血液会持续不断地流淌。1.3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遍布全身,此类出血一般血液从伤口渗出,出血量较少,颜色多为红色。通常情况下,通过简单处理就能自行止血,比如轻微擦伤导致的出血。
2.简易止血技巧
2.1直接压迫止血法:这是最常用且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出血。具体操作如下:用干净的纱布、毛巾、衣物等覆盖在伤口上。如果现场没有这些物品,也可用干净的手直接按压伤口。注意不要在伤口内填塞异物,避免造成进一步损伤。施加均匀而持续的压力,力度以能止住出血为宜。按压时间一般需持续5-15分钟,其间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以免干扰凝血过程。例如,手指割伤出血,用纱布按压在伤口处,持续用力按压。2.2加压包扎止血法:在直接压迫止血的基础上进行。当伤口出血较多,仅靠直接压迫效果不佳时,可采用此方法:先按照直接压迫止血法用敷料覆盖伤口并按压。再用绷带或布条等进行包扎,包扎时要适度用力,以能止住出血且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宜。包扎过程中注意不要让绷带过紧,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比如,前臂受伤出血,用纱布按压伤口后,用绷带螺旋式缠绕包扎。2.3指压止血法:用于暂时控制动脉出血,为进一步处理争取时间。根据不同部位的动脉出血,选择相应的压迫点:头部出血:如果是头顶、额部或颞部出血,可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上方,用手指压迫颞浅动脉止血。例如,头部侧面受伤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耳前的颞浅动脉搏动处。面部出血:面部出血时,在下颌角前约半寸的凹陷处,可摸到面动脉搏动,用拇指或食指将其压在下颌骨上止血。上肢出血:上臂出血,可在腋窝中点用拇指将肱动脉压向肱骨干;前臂或手部出血,在肘窝处摸到肱动脉搏动,用拇指压迫止血。下肢出血: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用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用力压在耻骨上止血;小腿或足部出血,在腘窝中点摸到腘动脉搏动,用拇指压迫止血。
3.应对策略
3.1保持冷静:面对突发外伤,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因惊慌失措而做出错误判断或行为,加重伤害。惊慌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同时也会影响思考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3.3评估伤势:快速观察伤口的位置、大小、出血情况以及是否有异物嵌入等,初步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如果伤口较大、出血凶猛或怀疑有骨折、内脏损伤等严重情况,在进行初步止血后,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拨打120)。3.3避免感染:在处理伤口过程中,尽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二次污染。不要随意用手触摸伤口,防止细菌带入。如果伤口有明显的污垢,在止血后可用干净的水(如矿泉水)轻轻冲洗,但不要用力擦拭,以免破坏凝血块。3.4固定与休息:如果怀疑有骨折,不要随意移动受伤部位,应就地取材,用木板、树枝等对骨折部位进行简单固定,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受伤后要尽量休息,避免受伤肢体过度活动,防止出血加重。3.5后续处理:在采取初步止血和应对措施后,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向急救人员详细描述受伤经过、采取的措施等信息,以便他们进一步处理。到达医院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按照医嘱进行后续的伤口护理和康复。
掌握突发外伤的简易止血技巧与应对策略,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也应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外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