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作者:2025年07月04日
在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中,护士们不仅要协助医生完成复杂的操作,还要负责术中各项关键任务。其中,病理留存就是一项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术后诊断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那么,这项“藏在福尔马林瓶子里的秘密”,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一、什么是病理留存?
病理留存,指的是在手术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将切除的组织或器官样本收集、标记并保存,以便送至病理科进行进一步检查的过程。虽然最终的病理分析是由病理科医生完成的,但最初的采集与保存工作,则完全依赖于手术室护理团队的专业操作。
在护理工作中,病理留存是一项标准化流程,也是手术配合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标本的完整性、标识的准确性和运送的及时性。
二、病理留存为什么这么重要?
很多人可能认为,病理留存只是把切下来的组织装进瓶子而已,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不然。一个小小的失误,比如标本混淆、标签错误、固定液不足,都可能导致病理诊断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患者的整体诊疗决策。例如,在肿瘤手术中,医生切除的肿块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认其性质(良性或恶性)、边界是否清晰、是否有转移等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如果标本在护理环节中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无法获得准确结果,甚至需要再次手术取样,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和医疗负担。因此,病理留存不仅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更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防线。
三、护理人员在病理留存中的职责有哪些?
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承担着病理留存的任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1.器械护士的职责。器械护士主要负责手术台上的操作配合。在手术医生切除病变组织后,器械护士需第一时间识别并接收标本,初步判断其完整性,并使用无菌纱布包裹或放置于专用容器中,防止污染或破损。同时,器械护士还需记录标本的基本信息,如组织类型、大致部位、外观特征等,为后续标签填写提供依据。2.巡回护士的职责。巡回护士则负责手术室外的协调与管理。当器械护士将标本传递出来后,巡回护士需要核对相关信息,并按照医院标准流程进行正式登记。随后,将标本放入含有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的容器中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形态不变,便于后续病理分析。
四、病理留存的标准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为了确保病理标本的质量和信息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在进行病理标本留存时,必须遵循一套严谨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确认标本来源。手术医生切除组织后,器械护士应立即确认该组织是否为本次手术所需留存的标本,并与巡回护士沟通确认。第二步:临时保存。使用无菌器具将标本取出后,避免接触地面或其他非无菌区域,置于干净的标本盘或无菌袋中。若为大块组织,应尽量保持完整,不可随意剪裁或挤压。第三步:编号与记录。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安排和患者信息,为标本分配唯一编号,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标本名称、部位、大小、颜色、质地等基本信息。第四步:固定处理。将标本浸入适量的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液体量应为标本体积的5~10倍,以保证充分固定。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泄漏。第五步:贴标签并填写申请单。在标本瓶上粘贴双份标签,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人签名等。同时填写病理申请单,确保信息完整无误。第六步:交接与运输。由巡回护士或指定人员将标本送往病理科,并与接收人员共同核对信息,完成交接手续,确保全过程闭环管理。
结语:病理留存虽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一环,但却关乎术后诊断的准确性与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凭借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将每一份标本视为生命的延续,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