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3 作者:2025年07月07日
炎炎夏日,阳光暴晒后皮肤会出现红色皮疹、瘙痒,甚至水疱,很多人认为这是皮肤娇嫩容易被晒伤的缘故。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发生了光过敏。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专家提醒,光过敏不只是晒伤那么简单。此外,夏季还有一种常见过敏,往往被误认为是感冒,需引起注意。
A
光过敏
多见于暴露在日光下的部位
“光过敏又称为光感性皮肤病、日光性皮炎等,是指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导致皮肤出现瘙痒、潮红、丘疹、水肿、灼热感、触痛感,严重者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以及皮肤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王琳娜表示,光过敏多见于面部、颈部、手臂、腿部等暴露在日光下的部位。
出现过光过敏症状者,日常尽量穿着棉质、宽松、柔软的衣服,不要用刺激性用品洗衣服。
光敏食物、药物或诱发过敏
除紫外线外,导致光过敏的亦有其他病因。某些食物和药物含有光敏性物质,就像给紫外线加了“光学放大器”,会诱发和加剧敏感人群紫外线过敏。
皮肤敏感、有紫外线过敏家族史的人群
如果长时间户外活动暴露在阳光下,前4小时应避免吃光敏食物,如芹菜、香菜、无花果、芒果、泥螺、河蚌等。
常见的可诱发光敏性皮炎的药物类包括
抗生素中的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类;利尿剂类的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还有外用药中含维A酸的如祛痘药膏等。
用药前阅读说明书,看是否标注“光敏性”或“避免日晒”,如果可能,夜间再服用光敏性药物。
很难根治但可日常做好预防
王琳娜表示,光过敏很难根治,建议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
对于已经出现光过敏症状的轻症患者,日常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其症状会随时间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关键为抗过敏治疗,可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等,局部可采用外用药治疗,以减轻疼痛、瘙痒症状。如果相关症状持续不退或皮肤出现破溃、感染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10点至14点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强的时间,该时段应尽量避免外出,若一定要出门建议穿长衣长裤(以浅色为佳),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饮食尽量清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少吃光敏性食物,少喝浓茶、咖啡,多饮水;可以选择在清晨和傍晚阳光不强的时间适度晒太阳,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谨慎使用化妆品,避免皮肤受到刺激。”此外,王琳娜建议人们加强锻炼,可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大于30分钟,每周运动3-5次。
B
霉菌过敏
出游归来家中“霉”迹斑斑
多数霉菌物种最适宜的生长湿度区间是60%~80%,进入梅雨季节后,叠加高温,生长速率会成倍增加。因此,梅雨季节霉菌繁殖非常快,在居家环境中的浓度很高,墙壁、家具乃至空调系统都能成为各类致病霉菌的滋生场所。
时值暑期,是亲子出游的旺季,长时间空置的房屋极易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很多市民旅游归来发现家里“霉”迹斑斑。
发霉的环境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危害?青岛市疾控中心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多位专家表示,据统计,由霉菌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每年都会增长30%~50%。尤其夏季,是霉菌的“疯长”期,老人、儿童及糖尿病、支气管病慢性气道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病(特别是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很容易被霉菌感染。
过敏性鼻炎易被误认为感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霉菌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尤其是儿童群体,往往被误认为是感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杨钦泰介绍:
感冒和过敏性鼻炎最大的区别是——
感冒有全身症状,比如发烧、全身肌肉酸痛。
过敏性鼻炎无全身症状。
针对过敏有哪些误区?
误区1
过敏是免疫力低,要吃补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杨钦泰介绍,“有些人认为过敏性疾病是免疫力过低,体质较差,容易引起过敏,其实恰恰相反,过敏性疾病是对本来无害的东西做出过度反应,没必要吃人参、虫草等补品。”
误区2
孩子过敏,长大以后就会自愈。
虽然部分儿童的过敏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但并不意味着过敏会完全自愈。儿童过敏常表现为:婴儿期湿疹、幼儿期食物过敏、学龄期过敏性鼻炎、青少年期哮喘。如果儿童过敏早期不干预,症状可能加重或转移至其他器官。
误区3
过敏没什么大不了,忍忍就能自愈。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程雷表示,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可能致人死亡,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
误区4
多待在室内,调低温度湿度就可以预防过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杨钦泰介绍,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比如有人把屋内温度调得过低,就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生。
综合央视新闻、新京报、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