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7 作者:刘运勇2025年08月07日
过去做针线活儿,大都为了补疤,即打补丁,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挑担背篓的,衣服容易磨破,需要及时缝补。顽皮打闹的,衣裤扯烂了,不用补疤,捏拢了纫几针,就对付过去。
补衣服其实简单,记得我刚读小学,报了到回家,就被外婆叫到身前,拿出针线筐筐,叫我学补衣服。可我是个男人呀!外婆说,不管男女,用得着的,就是一门手艺,小娃儿都得学。她老人家从筐里翻了一阵,找出两块破布,让我补。我拿起针线,对着阳光,憋着气,双手抖着,好不容易将线头穿过针眼,放手去逮,嘴里吁出口气,拿针的手一抖,线头儿就掉了。外婆骂声笨蛋,然后指教,说穿过了线,必须憋住气,用另一只手的大指拇二指拇,去捏住线头儿,很容易就拽出来了。我依法一试,果不其然,纫好了针线。可是缝补又很艰难,我总是扎了拿布块那手,还没戳几下,指头就血迹斑斑。外婆又教:一是斜着进针,先试探几下,针脚一致了,才能够将布片戳穿;二是手莫挡住了针道,用两个指头把布掰直,看清楚了,扎的孔距才均匀,不至于戳到指拇。我试了试,扎几针,居然成功了,将一块破布补了另一块破布,从此旧衣裤皆由自己补缀。
回老家河南当知青,搞生产劳动,衣服裤子磨烂得快,不补不中。婶呀姐呀妹妹的,不让我补衣服,说那是女人们的事。可是我喜欢针线活儿,不让我拈针穿线,可以从旁看呀。看到她们纳鞋底了,布鞋底,用糨糊一层一层粘起,靠手力纫针,绝对扎不穿的,须得使锥子扎,穿透了,换纫了线的钢针扎过去,再死死拉紧;也可以将线挂在倒钩上,再把锥子拉回来,针锥针锥,便是如针之锥,专门对付针扎不透的厚物的。
一锥一线的,如果针鼻儿纫了麻绳,钢针扎透鞋底,有那个可能,但你把麻绳拉过去,则万万不能,会被千层底咬住,拗断钢针,也拉不过去。
鞋垫子也用布片层层叠粘的,但布层比较少,用钢针可以扎透。婶和姐妹们一般要在食指上戴只顶针。先找准距离,然后把针尖刺入,再用顶针抵穿,把麻线拉过来;反之,同样操作,完成一个来回。以我的水平,只能扎鞋垫儿。
有三四十年了,基本不动手补衣服,甭说破衣,哪怕旧了一点,衣服上有洗不掉的污渍,都会捐给民政的指定地点。
那天老妻弄了条绣花布带,当成蒙古舞服的腰带,可两头无扣,便弄了一副旧挂扣来。扣有三排,每排四只;挂钩只有一排,亦有四只。须拆了底边线钉于花带两头。老妻试了几下,眼睛昏花,害怕拆烂了,不敢动手,便叫我来。我大显身手,先用线剪拆掉锁边线,然后纫上针,欲将旧挂钩扣在花布腰带上头。她穿针,试了几下,眼前一花,线头就斜斜飘开,又没纫上。我有办法,一手执针、一手拿线,张口咬掉线头,使之变得齐崭一点,然后取下近视眼镜,视线便因拉近而变得清晰。我将线头轻轻一戳,穿过去两毫米。松开线头,换了手,掐着了穿过针眼的线,迅速一拉,穿针成功。老妻靠着我的肩头,长长吁口气。纫我是熟手,做到针线齐崭。老妻放下心,自己去温习舞蹈了。
现在年轻人穿的破裤子,是故意撕破的,最好用机器撕,显得自然,大概在膝盖和大腿中部各撕裂一块,显得新潮,穿起是不是很凉快我就不知道了。我等老年人,看见了,就觉得应该补一补,传承着纫针的好习惯。
这纫针,谐音认真,实在是一辈子的活儿。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