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四 方

吐鲁番 狂沙吹尽金纷呈

版次:007    作者:张春燕2025年08月07日

那期待已久、终于成行的新疆游,尽管投影在心中的景致新奇而震撼,但坐在旅行车里,有时一连几个小时穿行于荒漠、戈壁间,难得见到几缕绿色,眼睛和心灵也不免困倦。

初夏,从和静县出发,前往吐鲁番,走进火焰山。从海拔2000多米的山地走进0海拔甚至是负海拔的地方,于我,还是第一次。路上,狂风数次把旅游大巴的顶盖掀起来,车内几个壮汉几次三番合力去关,那顶盖却又三番几次被风的魔掌给掀开。风使劲儿捉弄一车人,不时让车里的人惊呼、缩脖,也是神奇一景。

然而,走着走着,走进我们眼里的景致,就如劲风一般,吹走了我们心中的寂寥与困倦。

首先是火焰山。我们很多人关于这座山的概念,都来自《西游记》。因了神话故事,火焰山在我们心里,是玄幻奇妙所在。真实的火焰山,神奇度不亚于神话。它跨越了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漫长的地质年代,每当盛夏,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灼灼闪光,灼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如烈焰熊熊,火舌撩天。这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光秃秃的山岭上,寸草不生,飞鸟匿影。

然而,就在这个地方,还有着一眼灵异之泉。泉水虽不深邃,却从不干涸。向西行的人们送去绵延不尽的生命活力,带去永不枯竭的生命启示。这眼神泉,成为火焰山一个神谕般的景致。

火焰山砾石蒸腾的热浪,如火焰一般在我们的体内飞窜;弥漫在神泉上空的缭缭轻烟,给千百年被笼罩在神秘面纱里的这片风景,增加了更多的传奇和看点。这热浪,这轻烟,任是硕大的芭蕉扇也不能驱赶。我们的脸迅速被烤得绯红,如被美景和神泉灌醉一般。

然后是坎儿井。这是世代新疆人用智慧建造出的蓄水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蓄积了天山雪水和夏季雨水的清泉,顺着水道,流进亿万亩果园和农田,也流进了观赏者的心田,长出了茂盛的庄稼、香甜的水果,还有世人由衷的钦敬与礼赞。

再就是吐鲁番的葡萄了。初夏,挂在排排藤架上的葡萄,透过浓绿繁茂的叶片,向我们露出晶亮的绿色眼睛,逗得人们口水直淌……

上苍在给吐鲁番以干旱、炎热、风沙等严峻考验的同时,又给了这儿以丰富神奇的资源。强劲的风能和神奇的地下水自不待言,还有丰富的煤炭、石油,以及铀、铜、铁、锰、锌、金、银、硒等矿产。

也正由于吐鲁番特殊的地理环境——雨量少,气候干燥,晴天多,日照充足。高山雪水,还有汩汩流淌的坎儿井,给了这里的葡萄、哈密瓜和西红柿、辣椒等农作物以持续的滋养,这儿的瓜果,特别大,特别甜。这儿的蔬菜,特别茂盛,特别好吃。

吐鲁番体现出新疆的地域特点:干旱与清泉并存,苍凉与生机同在。

从古西域,到今天的新疆,广袤的土地上,沙多、风狂、山高、石奇,无论是花草树木、野生动物,还是其他自然资源,都有着让人啧啧称奇的独特形貌和让人肃然起敬的生命力量。纵使风沙刮不停,狂沙吹尽金纷呈。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