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作者:2025年08月08日
脑外伤开颅手术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但由于手术创伤性大,患者术后康复需求较高,尤其是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心理适应等,均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在手术后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方案。笔者重点讲解有关脑外伤开颅手术后的康复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术后1~2周的康复
术后的1-2周是并发症发生的高峰期,此阶段患者颅内情况尚未稳定,甚至多数患者仍需于监护室治疗。该时期是 “保安全、防并发症、打基础”的关键期,需要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伤口、翻身、活动关节、营养),为后续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功能异常或因意识障碍不能经口正常进食,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静脉营养以及肠内营养),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此外,需要每间隔30分钟至一小时为患者进行翻身,以及通过肢体的被动活动,降低压疮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3周到3个月
这一时期是脑外伤开颅手术患者重要的功能重建黄金期。当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后,需要为患者实施神经功能恢复指导,可以通过运动功能训练进行改善。当患者卧床阶段可以利用仰卧屈膝抬臀的方式,促使患者核心肌群能力提高。引导患者进行训练,训练初期角度控制在30°,随着训练时间延长,每天增加5°,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坐起训练。坐起训练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初期站立床角度控制在30°,时间在15分钟左右,每周增加站立床角度10°,直至患者能够达到90°直立。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语言功能障碍,这种情况为保证患者术后康复,需要重视患者语言功能的训练。训练初期以单音节发音如啊、哦等为主,当患者适应后逐渐进行词语以及短句的训练,训练时间控制在20分钟每次,每天两次,这样有助于恢复患者语言功能。
术后3个月以后
该阶段为提高患者社会适应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自行完成吃饭,洗漱,上厕所,穿衣等动作。训练初期将上述动作进行分解。以穿衣训练为例,在训练初期可以通过先引导患者扭纽扣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食指、拇指按捏,使其掌握扭纽扣的行为,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独立自主能够完成的动作行为。针对肢体偏瘫的患者,可以通过矫形器对关节畸形情况进行矫正或者通过步行训练器对患者步态予以矫正,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
心理功能恢复
很多脑外伤患者在经过开颅手术后,出于对自身健康以及恢复的担忧,很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会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在护理期间需要予以患者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家属同样需要参与患者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照顾,这样能够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心理负担。结合患者喜好,在患者日常生活中为其播放舒缓音乐或者播放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患者既往工作为脑力劳动者,可以每天进行1小时的阅读;如果患者日常为体力劳动者,可以通过适当做家务进行锻炼身体。
并发症的预防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患者疾病治疗结束,术后漫长的时间才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所在。由于脑外伤手术具有创伤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尤其是术后3~6个月内,该阶段患者出现癫痫的概率很高,因此为了使患者术后良好恢复,需要遵循医嘱进行相关药物应用,同时在日常饮食期间更需要注重营养的摄入,补充蛋白质以及维生素,使患者能够良好地休息,定期监测患者是否发生脑积水以及脑组织恢复情况,这样能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脑外伤开颅手术后的恢复属于持久战,患者和家属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耐心以及耐力,并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规范康复训练,这样能够使患者术后身体功能得到快速恢复,有助于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