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4 作者:2025年09月16日
降真香
船形香炉
小鹿摆件
“就是一杯奶茶钱。”在购物时,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乍一听好像确实很划算,少喝一杯奶茶就能收获一件商品,很多人在这种话术之下,情不自禁地完成付款,甚至买下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不是很常用的物品。
比如下面这几位——
廖女士(33岁,公司职员,家住江北区)
我用一杯奶茶钱(24.99元)买了一把降真香。其实我从来不熏香,那天逛街走进一个小店,觉得这香闻着不错,在家点一根可能挺有意境的,就下单了,当时就想着“一杯奶茶钱”也不贵。买来以后其实我一次也没用过,至今在桌子上摆着。
陈先生(36岁,汽车销售,家住万盛经开区)
我爸最近在直播间花了好多个“一包烟钱”,买回一大堆毫无用处的东西,比如船形香炉、小鹿摆件等。上周收到的是两只镀铜的小鹿,他说拿来摆在桌子上,好看。但因为鹿角过于尖锐,怕我2岁的儿子撞到,买回来就被我妈收起来了,一次也没摆出来过。
娜娜(30岁,研究生)
我前两年经常花“一杯奶茶钱”买了很多小玩意,比如包挂、玩偶、杯子等等。今年春节搬家的时候,把大多数都丢了,只留下了几个心爱的。现在想想,我真的是抠抠搜搜地花出去好多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奶茶成了衡量价格的单位。但事实上,市面上的奶茶价格有低到几元一杯的,也有高到二三十元一杯的,但都被商家用“一杯奶茶”这个模糊的概念来代指,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定价十分便宜的错觉。
这种低价诱惑往往会给人一种“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冲动,不管用不用得上先“赚到”再说,反而为了省钱花了更多的钱。如果买到的商品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一些人还会用“反正才几块钱”安慰自己。殊不知一件一件叠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最后月底一看账单才发现自己“抠抠搜搜”地花了很多钱。
消费者要注意,消费之前先思考清楚,要购买的这件商品是否有用,可以应用在哪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中,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消费。
年轻人爱用的攒钱方法了解下
花现金
每个月发了工资后,先根据以往的消费情况来设置当月的预算,然后按照预算金额取出相应的现金,取出的现金可以分类装进收纳袋里,花钱就记账。
这种方法的秘诀就是尽量使用现金,让花钱有痛感,让每一笔钱的去向都清清楚楚。
有媒体在社交平台上设置了投票来探寻年轻人对于“使用现金是否更容易攒下钱”的态度,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选择了“会,减少网购冲动消费”这一项。
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赞同,认为“现金攒钱”确实能存下钱。
这种方法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使用现金能够让年轻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消费行为,作为一种有效的约束从而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开支,帮助年轻人建立起健康的储蓄习惯。
攒金豆
“攒钱不如买金豆豆”“小小年纪就有了第一桶金”……在金价低时入手一颗小金豆放在专门的玻璃瓶里,“看着瓶里的金豆越来越多,就好像小时候在存钱罐里攒硬币一样,很有仪式感和满足感。”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琳分析:得益于投资理财观念和知识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普及,年轻人的金融素养提升,对黄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看重黄金的保值属性和低风险属性,在追求时尚风潮的同时也注重投资性和理财性,因而产生了这一现象。
过家家
在某社交平台上流传的“电子怀孕攒钱法”,打开了年轻人攒钱的新思路。网友假设自己正在经历一场“电子怀孕”:假装自己有个孩子,每天把孩子的开销存起来,如果坚持得足够久就可以在未来攒下一笔巨款,还能用这笔钱给自己养老。
这种虚拟版的过家家游戏成为年轻人们追捧的“无痛”攒钱大法,毕竟存钱并没有那么容易,“假装养宠物”“假装养老”“假装恋爱”……各种“假装游戏”的剧情代入,能让它稍微“无痛”一些。
控制总量
也有网友在尝试“总量控制法”,比如限定自己每天可以用的钱数,或者是准备两张储蓄卡,一张专门用来存钱,一张每个月收到工资后给消费卡打固定金额(比如2000元),这个月就只花这些钱,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尽量不要提前消费。
年轻人攒钱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养成自带习惯、“不买清单法”等,看上去似乎是年轻人在控制自己的物质需求,但其实这是一种,充实自我、链接彼此的精神追求。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廖雪源 部分内容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