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 随 笔

满路幽香谁采葛

版次:007    作者:简云斌2025年09月25日

白露时节,渝南山地阳光不再毒烈,山色空翠,云影悠悠。

这天是周末,妻在单位值班,我独自沿着黑山的公路闲逛。黑山是重庆避暑胜地,前几天还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此刻大多数人都回城了。人们留给我整座空山,让我静静享受它的清幽。

微风吹来,看远处山影如黛,听林间蝉鸣鸟喧,甚是安逸。

路边一排栾树,有些树冠绽满黄色花束,风拂枝叶,细碎的黄花落了一地;有些树冠已是一串串深红或淡紫的蒴果,迎风摇曳,在蓝天白云衬托下,分外耀眼。栾树旁还有一排法桐,树叶开始泛黄。

不远处,一条较窄的机耕道向山垭延伸,空寂无人。我的脚步不由自主,迈上了这条机耕道。过垭口,是一溜荒坡,有几丛芭茅、几棵盐麸木,还有醉鱼草、白花败酱等杂草。再往前走,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大片紫红色的野葛花!

我认识野葛,但从未见过它开花。葛是一种藤蔓植物,分布广,在渝南山野,到处都是,本地人称之野葛、葛藤或葛根草。其生命力极强,与芭茅有得一比。如果农民的土地一年半载不去耕种,收获的大概只有满地野葛或芭茅草了。所以,在农民眼里,野葛是有害之物,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里是无人之地,野葛不妨碍谁,于是恣意地生长,将公路也掩遮了半幅。难得的是,今天,它们居然繁花盛开,让我一个人尽情地瞧、尽情地嗅。

其实,野葛最常见的是藤蔓与叶子。细毛密布的藤尖,在地上乱窜,逮住任何植物,就爬满其全身,开始舒枝展叶。叶子为羽状三出复叶,椭圆形,中间那片叶柄通常长于其余两片。在浓密的叶片中,一束束花从藤腋伸出,朝天盛放,无拘无束,闪耀成一片紫红色花海。

在寂静山野,突然遇到一大片盛开的野葛花,仿佛邂逅一群天真烂漫的山村少女,我心中的讶异自不待言。

更令人心动的是它的香气。其香气细细的、甜甜的,还带了一点药香,既清幽,又醉人,不似桂花、栀子花、柑橘花那样馥郁浓烈,也不似桃花、李花、梨花那样似有若无。对了,有点像百合花,特别是山里野百合那种幽香。十多年前,我和几个朋友在黑山深处行走,向一个放学回家的农家女孩要了一枝野百合,其不绝如缕的幽香,一直伴随我们一路。那份记忆至今难忘。

百合花是花中仙子,野葛花只是山野杂花,它们竟然都有一样的幽香。可惜,世上有几人知道葛花?拙陋如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它。我用手机查了一下,葛花又叫“千杯不醉花”,有清热解酒的特效。除了花,葛的根茎可食用,也可制成葛根粉;藤、叶的纤维可织布,“葛布”就是用葛织成的粗布,古代是平民才穿的,如今成了时尚货。

我近来在读《诗经》。关于葛,《诗经》中有诸多篇章。

翻开《诗经》国风篇,首篇《关雎》(周南)之后,就是《葛覃》(周南),第二段有云:“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写的是一个女子回娘家前采葛织布的欣喜之情。那野葛十分茂盛,长在山谷,叶子密密匝匝,她要收割回去煮一煮,剥成细丝,织为葛布,穿在身上很舒服。采葛织布虽然辛苦,但女子的心是欢喜的,因为不久,她就要见到日思夜想的爹娘和兄弟姊妹了。

除了《葛覃》,还有《葛藟》(王风)、《采葛》(王风)、《葛屦》(魏风)、《葛生》(唐风)诸篇。最有味道的是《采葛》这首,全诗只有九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写的是一位热恋中的男子在想念情人,情人应该隔得不远,也许就在对面山上采葛、采萧(香蒿)或采艾(艾草),他却等不及了,一天不见,如同隔了三月、三季甚至三年!

看着身边的野葛花叶,我似乎感受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爱情气息,那两颗年轻的心还在怦怦跳动。《诗经》时代,爱情是热烈、清澈的,葛、香蒿这些山野寻常花草,是那个时代情人之间最珍贵的信物。

那时生产力低下,生活艰难,人们经常要采撷野生植物。诵读《诗经》会发现,当时的人除了采葛,还要采薇、采蘩、采苓、采芑、采菽、采绿,等等。而从事采撷工作的,一般是普通农家女子。贫困并没有遮蔽她们心灵的纯朴与美好,在华夏山川之间,她们随意吟唱的一首首谣曲,千百年后,竟然成了人间最美的诗歌。

只是,她们远去的背影后,那漫山遍垄的野花,一年年寂寞地开,寂寞地落,再也没人当回事了。

就如眼前这片紫红色的野葛花,除了《诗经》中的女子,谁又能带走它的幽香呢?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