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8 作者:2025年09月25日
推水晶机子中推出来的“水晶”
游乐区里,小朋友成功捞上一条鱼。
一位玩家插着会员卡玩推币机
原本只是商场一角的休闲项目,抓娃娃机却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蔓延,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方式。随着抓娃娃机不断更新换代,各类“新玩法”接连出现:细小塑料玩具被搬进机台,活体动物也在娃娃机内供人抓取,循环兑换机制则让孩子们深陷其中……本是单纯的娱乐项目衍生出了新问题。
迷你小物件 孩子易误食
如今,不少商场的抓娃娃机为吸引低龄儿童,除了常规毛绒玩具外,大量体积小的物品也被摆进机器:圆润的弹珠、指尖大小的透明塑料玩偶、指甲盖般的迷你饰品等。这些奖品直径多在3厘米以下,恰好处于低龄儿童易误食的危险尺寸范围,一旦入口,存在引发窒息的风险。
记者在北京一家商场中的儿童游乐区看到,闪烁着炫光的推水晶机十分吸睛。透明机体内堆满仿水晶颗粒,引得孩子纷纷围拢。
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驻足机器前,插入会员卡后,小姑娘操作机器,“哐当,哐当……”,机器“吐出”好几个“战利品”,全是各种图形、色彩艳丽的小“水晶”。小姑娘抓起来一个就想往嘴里放,妈妈赶紧一把拦住,“宝宝,这可不是糖”!
记者观察发现,这种“推水晶机”机身高约1.5米,正适合儿童站立操作。这些“水晶”实为塑料材质,直径最小的仅十几毫米。玩家投入两枚游戏币即可操控机械铲子挖取“水晶”,运气好时一次能掉出五六颗。现场不少孩子手里攥着塑料袋,为装满袋子不断刷卡投币。推出来“水晶”凑够一定数量可以兑换其他物品,例如五十个小“水晶”就可以兑换一个中“水晶”,七个中“水晶”可以换一个大“水晶”。但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孩子更执着于收集“小水晶”本身。“我就是喜欢小水晶,不想换别的。”四岁的女孩乐乐拎着一袋子“水晶”说。
“孩子就图个新鲜,非要把‘水晶’装满袋子,可这些东西拿回家根本没用。”陪孩子来玩的赵女士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一边无奈地说。照片中,客厅角落的塑料盒里装满这种水晶玩具,“太小了,很难收纳,家里不注意的角落里还有,我总担心她往嘴里塞”。
活鱼进机器 娱乐变“伤害”
除了常规物品,部分商场的抓娃娃机里还出现了活物。在北京大兴区一家商场,记者看到了四台“捞小鱼”的娃娃机:机器内注入浅水,数十条小金鱼在水中游动,玩家像操控机器爪一样,操控塑料漏网,去捞活鱼,再将其从漏网中掉到取鱼的平台上。成功抓到活鱼后,可以选择带走或兑换其他物品。
近日,记者走访这家店时有不少小朋友和家长围在捞鱼的机器前,小朋友眼神中透着兴奋。一个小男孩在成功捞起一条金鱼后,高兴地蹦起来,“捞到了!捞到了!”随后直接用手抓起还在蹦跳的金鱼,转身放进自己带来的塑料小盒里,盒子里还装着一条之前捞到的小金鱼。
记者随后向现场工作人员了解设备运营及鱼的养护情况,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周会分两批采购活鱼,一共16斤。“这些鱼不用特意喂食,一般没几天就会被顾客捞完,省了不少养护的麻烦。”
在北京昌平区一家商场的抓娃娃店铺内,同样有这样的捞鱼娃娃机。捞鱼每次需投币5枚,明显高于其他娃娃机两三枚的投币数量。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兑换规则就觉得心里不舒服,这些小鱼被反复捞起来又放回去,这不是在折腾它们吗?”正在现场的徐女士皱着眉头说,她坚决不让自家孩子玩这种项目。
规则不透明 让孩子“上瘾”
近年来,对于抓娃娃机、盲盒等的规范性政策相继出台。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发布的《游戏游艺设备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便明确规定游戏游艺设备以概率性方式提供实物奖励的,经营者应当在游戏游艺设备正面显著位置明示概率范围。然而,记者走访了多家抓娃娃店铺,并没有找到任何提示或标识。
部分抓娃娃机及衍生设备设计的“循环规则”则让孩子更加“上头”。一些商场的推币机、彩票机推出“积分兑换”机制,形成“币-票-币”的循环:玩家投入游戏币操作设备,每次完成游戏均可获得积分票,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既能兑换玩具、文具等实物,也能兑换成游戏币,进而开启“投币-换票-兑币-再投币”的反复操作。
未成年人参与这类游戏时,往往有家长陪同,甚至共同投入其中。“周末带孩子来商场,买上几百个币,我俩各玩各的,主要就是玩抓娃娃和推币机。”代先生说。
专家提醒
如何保障儿童娱乐安全?
“这些面向儿童的游戏设计,却没有专门的标准。往往是把成人化的东西做个缩小版,就转给儿童玩,这本身就藏着两大问题。”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宗春山指出。
一方面是突出的安全隐患。儿童的认知能力、行为方式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缺乏足够的风险判断经验,若简单以成人标准设计儿童游戏设备,比如将成人抓娃娃机缩小后直接给低龄儿童使用,忽视他们可能误食小奖品、被设备夹伤的风险,本质上是忽视了儿童与成人的边界,没有真正从“儿童视角”考虑安全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背后“儿童观”的偏差——游戏设计的初衷究竟是为儿童提供适龄、健康的娱乐,还是仅将儿童视为吸引消费的“流量入口”。若前者让位于后者,就容易出现“活体鱼当游戏道具”“用循环规则诱导上瘾”等问题,背离了儿童娱乐的本质。因此,宗春山建议:“商家不能只盯着短期盈利,要把‘儿童友好’放在首位。”
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