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3 作者:2025年09月26日
肺炎是不容小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与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有关。其中,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促使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为帮助肺炎患者轻松应对咳嗽、咳痰烦恼,本文将详细阐述日常护理小技巧。
(一)病情监测:及时捕捉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①体温监测:临床建议肺炎患者间隔4h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实时记录并观察数值变化。若腋下体温<38.5℃,可通过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辅助降温。若腋下体温>38.5℃,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并缩短体温测量时间。与此同时,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劳累。
②呼吸观察:通常而言,成人正常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若肺炎患者呼吸出现明显加快,频率>24次/分钟,或者患者出现鼻翼扇动、锁骨上窝凹陷、口唇发紫等变化,应警惕病情加重,建议立即前往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
③咳嗽咳痰护理:若痰液颜色、性质发生变化,如白色黏液状转变为黄色、绿色脓痰,警惕病情加重,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若肺炎患者出现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现象,可通过适当增加饮水量(1500-2000mL)的形式逐步稀释痰液。与此同时,借助有效咳嗽将痰液排出。
(二)日常生活护理:打造“康复友好”的环境与饮食
①优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长30min即可。借助空调、加湿器等设备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22-24℃,50%-60%),但值得注意的是加湿器需要每天落实清洁消毒管理,避免因病原体大量滋生而影响呼吸功能。与此同时,保持室内安静、舒适,生病期间需要保证充足睡眠,并避免过度劳累。
②体位护理:建议肺炎患者在卧床期间选择“半坐卧位”,并适当抬高床头,以此减少痰液堆积。待肺炎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在自身耐受范围内开展缓慢步行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其训练时长不宜超过15min,避免久坐或久卧。
③饮食护理:肺炎患者日常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瘦肉粥、软面条、鸡蛋羹等。由于优质蛋白质可帮助修复受损组织,可适当增加鸡蛋、牛奶、瘦肉等食物摄入量。与此同时,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此外,避免辛辣、油腻、过甜的食物。
(三)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
肺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止咳化痰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部分患者在实际用药期间,可能因发热、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便自行停止服用抗生素药物,这种错误的服药行为可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清除,进而出现病情反复。为此,遵医嘱规范服药十分重要。与此同时,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时刻关注自身病情变化,警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痰液黏稠而难以咳出者,可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开展雾化吸入治疗,其药物成分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而起到抗炎、祛痰的功效。
(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助力康复
肺炎患者可能因躯体不适、担忧疾病等因素而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因抵触、抗拒治疗而加重病情。为此,日常护理时需格外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鼓励患者诉说心中的想法,并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耐心讲解肺炎治疗流程、日常注意事项。与此同时,鼓励患者通过播放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放松心情。此外,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基础上开展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注意防寒保暖,戒烟限酒,并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综上所述,肺炎护理需要从病情监测、维持呼吸道通畅、优化环境、饮食管理、心理支持、遵医嘱用药等多个维度予以综合管理。为轻松摆脱咳嗽、发热等症状对于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我们应正确掌握肺炎护理方法,并遵医嘱规律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