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4 作者:2025年09月26日
很多患者出现反复便血、腹痛的情况,而入院后通过检查确诊是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疾病看似普通,却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病变,如果忽略不管可能诱发肠穿孔甚至结肠癌。那么以下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些知识做一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读懂便血、腹痛的红色警报。
1.便血与腹痛背后潜藏的危机
溃疡性结肠炎其症状表现具有显著的特异性,而便血、腹痛是此疾病最为核心的预警信号,而这些都与普通的肠炎、痔疮等有明显的区分。
(1)信号一:便血。很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患病后会有黏液脓血便的情况,同时血液和粪便之间混合,且颜色呈现鲜红或者是暗红,原因是肠道黏膜由于充血水肿并形成溃疡,以后使得黏膜破损,从而发生出血,这与痔疮引起的便血不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便血,通常伴随黏液,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通常持续时间较长,约为数周甚至数月。
(2)信号二:腹痛。这是肠道痉挛和炎症的警示,患者的腹痛部位通常为右下腹,其特征为阵发性的绞痛,一般疼痛后可伴随排便,随着大便排出患者的腹痛可以暂时性地缓解,因此患者的腹痛具有疼痛、排便、缓解的典型规律特征,原因是肠道炎症对肠壁产生刺激诱发肠道痉挛,如果腹痛突然增加,疼痛范围扩大,这可能是肠穿孔的信号,要及时就医。最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容易出现腹泻情况、里急后重的情况,甚至伴随发热、乏力以及体重减轻等一系列全身症状。
2.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与普通的肠炎并不相同,也并不是由于吃坏肚子所诱发的疾病,两者具有巨大的差异。首先普通结肠炎是由感染细菌或病毒所诱发,通过抗感染治疗后能够治愈,而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则是一种慢性的具有复发性特征的疾病,现阶段关于此疾病的确切病因还未能充分明确,通常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是免疫紊乱,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异常激活,那么便可将肠道的正常组织视为仇敌,并对其发起攻击,使得肠道黏膜出现慢性炎症以及溃疡病变;其次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家族聚集性特征,直系亲属患有此疾病,那么本人的患病风险将大大升高,而长时间处于高度的精神压力下,肠道菌群紊乱或者是饮食不规律也容易诱发此疾病或者是加重病情;最后,好发人群需要高度警惕,该疾病常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而近年来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性别方面基本持平,并无明显差异。
3.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在症状表现方面与肠结核、普通肠炎、结肠癌等较为类似,所以对此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一系列专业的检查。目前比较常用的诊断方式为肠镜检查,也是一种金标准检查方式。在肠镜下可对肠道黏膜进行直观观察。如果发现直肠、结肠黏膜有弥漫性的充血、水肿以及溃疡,那么结合病理检查便能够确诊。
(2)治疗。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尚无根治疗法,然而规范化的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对于轻度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例如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进行口服,还可配合直肠栓剂或灌肠剂进行局部治疗,能够减轻肠道炎症。饮食方面要避免辛辣、生冷以及高纤维食物,做到戒烟戒酒。对于中重度患者则需要强化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一旦氨基水杨酸制剂的疗效不佳,可能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来迅速控制炎症,随着病情稳定可以逐渐减少用药剂量。如若治疗无效可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帮助调节免疫系统。而对于持续性高热、大量便血以及剧烈腹痛的患者要立即进行住院治疗,必要情况下需手术切除病变肠道,从而挽救生命。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然而其危害性大,需要准确识别便血、腹痛这两个红色预警信号,并做到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守护好我们的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