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5 作者:2025年09月26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与其相关的各种疾病发生风险也明显升高,尤其以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最为常见。全身性疾病会对机体代谢、心血管功能等方面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进而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眼底病就是一种与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类型,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对眼底病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大众能够更好地保护眼睛。
1.眼底是指的哪里?
眼底并非大众所认为的“眼球下方”,实际是指晶状体往后的眼球内部结构,具体包括了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和脉络膜,各部分有其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且共同维护眼睛的正常状态。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引起眼底病变,进而对患者的眼睛功能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严重损害其生活质量。
许多全身性疾病会对人体的血管壁造成损伤,而眼底是全身血管的微缩模型,因此对血管病变更加敏感,导致眼底疾病发生风险较高。同时,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续,全身性疾病多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因而也会导致视神经功能出现病变。定期加强对眼底状况的检查,可早期发现并干预病变,尤其是有全身性病变的患者。
2.眼底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眼底疾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一旦出现症状大多病情已较为严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诊治疗。常见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视力下降,以视力逐渐模糊、突然丧失为主,渐进性、突发性都较为常见。(2)视物变形,如直线物体出现弯曲、扭曲,或物体形状、大小异常。(3)眼前黑影,眼前有飘动的黑影或固定的黑影。(4)视野缺损,视野部分区域缺失或变暗。(5)闪光感,眼前出现闪光或闪烁现象。(6)色觉异常,物体颜色变暗、变黄或失真。(7)眼部疼痛或头痛。
3.眼底病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眼底病是一类病种繁多、病因复杂且病情多变的眼病,主要包括:(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该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而引起眼底出血、渗出,病情严重还可能导致失明。(2)老年性黄斑变性,多与年龄有关,具体分为干性和湿性,其中干性以黄斑区逐渐萎缩为主要表现,而湿性进展快,可导致患者视力急剧下降。(3)黄斑裂孔,即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缺损,中心视力会显著下降。(4)黄斑前膜,即黄斑区视网膜表面形成纤维膜,会出现视物变形、视力下降。(5)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在高度近视、眼部外伤患者中常见,以黑影飘动、闪光感、视力急剧下降为主要症状。(6)视网膜血管阻塞,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静脉阻塞两种,动脉阻塞会导致单眼视力丧失,静脉阻塞会导致视网膜水肿、出血。(7)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因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导致视网膜血管出现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问题,情况严重还会造成视网膜脱离。(8)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特点,在青壮年男性中常见,会引起眼前暗点、视物变形等症状。(9)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多发生于近视600度以上的人群,其眼轴增长易引发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病变等。
眼底病变危害大,需要重视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干预。健康用眼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基础,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用眼,合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看书和写字的时间。同时,多进行日间户外活动,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以及多选择球类活动,可促进眼部新陈代谢。在饮食方面,增加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类的护眼食物,并多喝水。针对眼底病变高风险的人群,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减轻对眼底造成的损害,并定期接受眼底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不良迹象,及时进行治疗干预。此外,一旦发现眼睛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诊治,以免治疗被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