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退休还是创业?

她说奋斗正当时

版次:008    作者:2025年09月30日

熊二姐外形酷似叶童

包饺子的熊二姐(左)

上世纪90年代初在重庆开州走红的“山城熊饺子”

慕名而来的食客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许仙的叶童,如今以60多岁的年纪再次走进人们视野,又帅又飒的气质受到不少小年轻青睐。在重庆,有位外形酷似她的熊二姐,同样以活出生活本真的直率个性,吸引了不少粉丝。

“58岁,是退休还是创业?我认为,正是奋斗的年纪。”这句话,吸引了上千网友为她点赞。

社交平台里的熊二姐话语间显得有些泼辣,直言不讳。屏幕外的她呢?重庆晚报记者走访后发现,她的创业经历起起伏伏,但唯有一个不变的信念,便是坚持。

爱“冒火”的女老板

9月29日上午9时,位于渝北区礼勤路与礼慈路交叉口附近的“熊饺子”,早已忙碌起来。

“都是老熟人了,居然还拿存货来忽悠我们,他的良心怎么过得去!”还没见到熊二姐,先听到她“冒火”的声音。只见,穿着一身素色、一头白色短发的她从厨房里气冲冲出来,拿着一捆有黄叶、品相一般的韭菜大声说:“赶紧去菜市买些新鲜的,贵一点都没关系,别把顾客的订单耽误了。”

说实话,熊二姐皱着眉头“冒火”的模样,还真一时不敢上前跟她搭话。

56岁的素蓉大姐跟着熊二姐干了多年,从“小白”干到了“全能型选手”,她悄悄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二姐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别太介意,我们了解她。”素蓉大姐认为,正因为严师出高徒,她这才有了一门好手艺。

重拾35年前老手艺

熊二姐原名熊爱军,老顾客都叫她“熊二”,这称呼,早在35年前,就在重庆开州喊响了。

上世纪90年代初,熊二姐就在父亲和大姐“熊大”熊小玲的支持下,在老家开州老电影附近,开了一间仅9平方米的“山城熊饺子”。那年头,整个开州就两间饺子铺,一间做烫面饺子,一间做蒸饺,后者,就是她家的金字招牌。

“父亲是退伍军人,曾在沈阳当兵。这口饺子是他的情怀。”熊二姐的饺子纯手工制作,馅里没有十三香,没有味精、鸡精。“当年,每天只卖一种口味的饺子,韭菜、白菜、萝卜、藕都有,每个7分钱。”

那些年,她家饺子供不应求,几口大锅,两口灶,从早包到晚,店门前常年排长龙。正因为太劳累,上世纪90年代末,熊二姐与家人决定关店,来到重庆中心城区生活。

“那年头,有100万元积蓄的家庭并不多。”熊二姐说,后来,她进入娱乐行业创业,将积蓄都亏空了。亏就亏在不会算账。直至去年,朋友听闻她会这门老手艺,提议一起开间饺子店。谁也没想到,临近开业,万事俱备,朋友却临时决定退出。

“什么原因,我至今也不问。”熊二姐说,她二话没说就把店接下来。从起初的亏损、朋友劝她关店,到重新出发,再到如今的客源稳定,都是坚持、努力的结果。

客人是粉丝也是家人

来来往往的顾客中,一半是熊二姐的粉丝,看社交平台的视频慕名而来;一半是老顾客。前者往往点一份饺子加一碗海带筒子骨汤,默默吃完就离开;而后者先进来和熊二姐热情打招呼,然后拍照打卡,兴奋地点下二两饺子。这里有家的暖意,有寒暄,有软沙发,有花瓶,有壁画,有大圆桌。

“饺子皮很糯,下了功夫的。”

“饺子陷吃出了‘分离感’。”

“怎么看不到姜却吃出了姜味呢?”

……

熊二姐逐一回答顾客的问题,像极了“美食家”品鉴会现场。

中午12点,一对中年夫妻从渝中区化龙桥专程驱车来吃饺子。夫妻俩找个位置坐下,熊二姐见状,坐在他俩旁唠起了家常。

“真像叶童呀,我是你的粉丝,好喜欢你的个性。”

“开心就好,祝你们永远甜甜蜜蜜!”

……

这里,更像是老友见面会现场。干侄子冬阳说,熊二姐的粉丝多数组团来,中年姐妹伙居多,都是追求品质生活的人。

梦想开一间饺子工厂

重庆晚报记者很好奇,熊二姐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是谁制作的?她指着正在店里忙前忙后的冬阳说:“是年轻人拍的。”她认为,不论什么年龄,都要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冬阳与女朋友珍珠是熊二姐正在培养的“接班人”,在他们看来,熊二姐的创业干劲不比“80后”“90后”差多少。

“都说钱不能乱借,最后可能朋友都要失去,我却在58岁的时候,借钱借来了几个朋友。创业最难的是团队,饺子店最大的开销是人工费,怎么平衡,是我时常思考的问题。不过,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熊二姐说,她的梦想是开一间饺子工厂,能购入好的冷链设备,保质保量将自家饺子送到各地顾客的餐盘。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李琅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