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假期

没有出游的年轻人在忙着摆摊

版次:006    作者:2025年10月10日

范范在摊位上等着下一位顾客

申子叶十分享受出摊的自由

世杰一边摆摊,一边治愈自己。

团团制作的花灯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千厮门大桥上灯火璀璨,仍是各大社交平台的焦点。游客们没想到,大桥封路后,出现了一条热闹的夜市。这番独一无二的体验,真的很重庆。

实际上,假期摆摊已成为一种新风潮,不少没有出游的年轻人,通过摆摊收获了金钱和快乐。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在国庆中秋假期出摊的年轻人,来听听他们的分享。

7天营业额

有2000多元”

分享人:文文 “95后”宝妈

文文和范范是对小姐妹,第一次出摊就选择了人气超高的千厮门大桥夜市。

文文说,10月1日傍晚6点40分左右,随着封路后最后一辆汽车驶出千厮门大桥,差不多只用了10分钟,这条夜市就冒了出来。“国庆前,我们做了大量摆摊攻略,最担心的是占不到一个好位置,所以摆摊第一天下午2点就在附近排队准备‘进场’了。”

文文是名全职宝妈,爱做手工,她制作的精美的大肠发圈、钩织发夹等手工饰品,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10月1日至7日出摊,营业额2000多元,很开心很满足啦!”文文说,她和姐姐范范每天背着大包小包乘坐轨道交通来摆摊,能坚持下来,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200多件玻璃首饰,售出一半”

分享人:申子叶 “95后”手艺人

“谢谢大家关照,200多件玻璃烧制的首饰,售出了一半。”这个假期,申子叶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门前的集市上,向大家展示玻璃烧制的首饰。

申子叶毕业于川美雕塑系,在国外读完研后,开办了一家玻璃烧制技艺工作室。她说,一根高硼硅质地的彩色玻璃棒,需将其伸进高温火焰中去炼制,当玻璃棒的一端开始变软、熔化,通过铁棒旋转、拉伸,继而塑造出想要的制品形状。她非常享受制作过程。

“以前人们追求品牌首饰、追求真金白银,现在大家更尊重手艺人和原创的手工艺品。患癌前,我的人生规划是当一名高校老师,现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珍惜生活,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这是申子叶出摊后的感悟。

这是一场特别的

自我疗愈”

分享人:世杰 “95后”心理疗愈师

社交平台上,一个名叫“风栖里”的账号晒出了国庆中秋假期摆摊日记,其中一则名为“我在赛力斯旁摆了情绪零件铺”的日记内容,受到大家关注。重庆晚报记者联系上了“风栖里”主理人世杰,她是名“95后”心理疗愈师。她说,自己摆摊的地点位于重庆五云湖城市生态公园,就在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旁。

“我在这里看到了落日,目睹了‘月亮爬上来’,也遇到了一些有缘的朋友,与他们聊天,出售我亲手制作的情绪饰品,帮助他们看见和释放当下的情绪。”世杰说,自己的家也在公园附近,她特意选择了风口的位置,风吹过来,很凉快,“这何尝不是一场特别的独处、一场特别的自我疗愈。”

穿汉服卖花灯,

我成了一道风景”

分享人:团团 “90后”钢琴教师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团团没有出游,反而为自己规划了摆摊路线。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她主要以“游摊”的形式,在洪崖洞、千厮门大桥等允许摆摊的区域游走,沿街售卖自己制作的醒狮、祥鱼、月兔等形态的花灯。由于自己的商品别致,不少游客买了她的花灯还要和她合影。

团团说,国庆前一周,她便开始购买材料,每盏花灯的制作时间不低于半小时,其中醒狮花灯的制作流程最繁琐。“国庆卖了30多个,第二天摆摊就把成本赚回来了。”团团感慨,“穿汉服卖花灯,我成了一道风景。很佩服自己的勇气。”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李琅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