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3 作者:2025年10月21日
近段时间,徒步爬山成了年轻人周末的日常图景,爬山成了年轻人一种新社交方式。
为什么年轻人这么爱爬山?有人为了看日出,有人为了拍照,也有人说“因为山上可以‘断网’几个小时,可以来一场彻底的放松”。
没有繁杂的日常事务,只有风声和自己的呼吸,上山那一刻,感觉自己重新连上了自然。那种“爬上去,再下来的自洽感”,成为很多人对抗焦虑的方式。
另一方面,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也让爬山变得“可见”。登顶的一刻,晒个朋友圈、发个短视频。“爬山是当代人的精神修行,也是最便宜的疗愈。”有人这样调侃道,如今的“上山”,更像一次短暂的逃离。而在下山时,那种重新面对生活的力量,又悄悄回来了。山野之趣正成为当代人的精神良药。
热爱值得鼓励,但安全同样重要。登山、露营、徒步都需要充分准备,了解路线、带齐装备、量力而行。不少“低价徒步团”宣传夸张、风险提示不足,尤其是夜爬、越界徒步、不规范的网红路线等往往暗藏危险。生态环境也需敬畏,草甸被肆意踩踏、垃圾随意丢弃,都会让自然的“疗愈力”变得更加脆弱。
真正的热爱,不是征服一座山,而是尊重它。你以为自己在征服山,其实是山在治愈你。
当每一个登山者,都多一点准备、多一点敬畏,这份“向上”的热情,才能走得更久、更远。
上山,是去追寻光;下山,是回到生活。
或许,这正是“爬山热”的意义所在:在一次次起落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据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