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6 作者:2025年10月21日
建设中的驿站整体外观
建设中的驿站航拍图
室内设计(左为目前施工状态,右为完工效果图)
在北滨路步道上,每天都会聚集不少跑者。这条从江北嘴钻石广场至中粮天悦壹号门口、全长约13公里的慢跑道,因其全程起伏不足10米的平坦地势备受跑友青睐。如今在北滨一路的中段,一座专为跑者服务的驿站即将与市民见面。
重庆晚报记者近日探访了尚在施工中的重庆首家跑步驿站,这座与重庆第一高楼陆海国际中心隔江相望的创新空间,即将为重庆跑圈带来全新服务模式,也可能为山城增添一道充满活力的运动风景线。
驿站设立初心 为跑者服务
“当时发现这座空楼的时候就觉得太合适了,正好重庆目前还没有像跑步驿站这种服务型的空间。”跑步驿站创始人之一Leo向重庆晚报记者介绍,自己和跑团伙伴们在北滨路跑步时,发现了嘉陵江畔的这栋空楼。经商议,大家觉得租金合适,位置也正处在重庆跑者聚集地,于是萌生了打造跑步驿站的想法。
与Leo共同参与建设的还有其他的跑友,包括旺得福跑团负责人之一火子姐、建筑师马之若等,他们也是重庆多场马拉松赛事的官方配速员。多元化的团队组合,确保了驿站从跑步需求到空间设计,从运动指导到运营管理的全方位专业性。
重庆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两层建筑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工人们忙碌地铺设管线,预计11月初完工。
Leo描述了驿站的完整蓝图:“跑步驿站里面包含的一系列服务都是围绕跑者的需求设计的。我们深切体会到长距离跑步时跑者对补给、休息和应急支持的需求,所以才萌生了为跑者打造一个家的念头。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提供基础的服务,更能成为跑者交流的据点和跑步文化的传播中心。”
满足跑者需求 功能多样化
驿站有两层楼,约一百多平方米。内部将设餐饮区、康复理疗区和存包处等基础服务设施,满足跑者补给、休息、放松的需求。
“跑步人群比较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食品都会避免太油腻,以轻食为主。”Leo介绍道,驿站提供的轻食餐饮将坚持健康理念,针对跑步人群进行特别设计。针对女性跑者和上班族跑者,还特别设置了更衣室和淋浴设施,解决了跑步后无法立即清洁更衣的痛点。
除了基础服务外,驿站内还将打造共享直播间,既可用于运动品牌装备展示,也可进行公益性的跑步知识分享。
此外,驿站还计划打造一面“跑团之墙”,展示重庆各大跑团的logo和介绍。
“我们会教新手跑友怎么热身、进行力量训练等。”作为旺得福跑团负责人,火子姐透露:“我们跑团有自己研发的力量训练课程,到时候也可以在这个方面开展直播。”
驿站不仅提供实体服务,还在开发配套小程序,帮助跑友组织跑团、获取跑步知识、购买装备等。
“现在很多人已经把跑步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了。”马之若表示,“我们的小程序也会帮助那些想组织跑团但不知道如何下手的人。”
经费有限 分期达成小目标
尽管动力满满,驿站建设也面临着困难,最现实的就是资金问题。比如,原有建筑基础设施不完善,团队需要在有限资金下解决排水、防水、保温等工程问题。
对此,团队制定了分期建设规划,且计划后续根据跑友反馈,不断升级服务。
Leo坦言:“做这个完全是没有营收的,我们跑团也是公益性的,跑者驿站也是我们自己出资建设的,经费比较有限。”
“我们现在的资金,也许只能支持我们做一期。”马之若说:“后来如果有更多资金进来,会再去做二期、三期、四期的迭代。”
火子姐补充介绍,比如销售装备的费用,会转换成驿站的持续运营资金。
对未来的展望 从重庆走向全国
尽管遇到各方面的挑战,但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重庆跑步人群不断扩大,创始团队对跑者驿站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马之若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重庆实际上是跑团活跃度很高的城市,大大小小可能有上百个跑团。
“我们希望所有重庆的跑团都可以来这里活动,把北滨路打造成跑步圣地,也让外地跑友感受到重庆浓厚的跑步氛围。我们也希望这个驿站将来不仅是北滨路的一个服务点,也会是连接重庆跑圈、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枢纽,更能够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跑步服务新模式。”
团队计划通过用心的运营,将驿站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重庆其他跑步热点区域,最终走向全国。
重庆晚报-厢遇见习记者
唐晨/文 受访者供图